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六大經濟走廊的公路、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打通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經濟通道、釋放沿線國家經濟發(fā)展?jié)摿Α⒏淖冎袊皝啔W大陸經濟地理格局的關鍵。日前,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fā)布了《海絲藍皮書: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報告(2020~2021)》,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六大經濟走廊各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均已取得了進展,但差異顯著,中巴經濟走廊進展最快,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進展最慢,中蒙俄經濟走廊建成項目最多,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次之。
新歐亞大陸橋經濟走廊以鐵路項目為重點,中歐班列物流體系更是重中之重。鐵路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新亞歐大陸橋共有在建、擬建和建成項目4項,涉及路段7條。中蒙俄經濟走廊在六大經濟走廊中率先啟動,交通設施建設項目最多。鐵路方面,涉及路段達17條;公路方面,中蒙俄經濟走廊交通設施建設項目涉及公路項目4項,路段5條。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是以鐵路項目重點,共有11個項目,涉及路段14條。其中,以新疆喀什為起點分別向北和向南行駛的中吉烏鐵路分別和中塔阿伊鐵路取得重要進展,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琵布塔什干段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最長路段謝爾汗至赫拉特已經完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是一條以鐵路、公路網絡為主的經濟走廊,有相對較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老鐵路已經開通運營,雅萬高鐵和中柬合作鐵路項目順利推進。中國與巴基斯坦交通基礎設施合作項目進展良好,ML-1鐵路升級項目、M3/M4木爾坦高速公路和瓜達爾港等一批具有標志性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持續(xù)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交通設施項目滯后,進展項目以中緬合作為主。
此外,報告顯示,東盟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yōu)先方向,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先行區(qū)和試驗區(qū),數字經濟合作已經成為中國-東盟經濟最具潛力的發(fā)展方向。與東盟加強數字經濟合作,共同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將為“一帶一路”發(fā)展增添新的動力。
機遇方面,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和緬甸等東盟國家先后都制定了各自的“工業(yè)4.0”計劃,旨在大力發(fā)展數字產業(yè),實現數字化轉型;2019年,東盟十國網民數量的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1.9%,是全球增長率最高的幾個區(qū)域之一,但整個地區(qū)的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僅為7%,遠低于中國的34.75%,仍然有較大的上升空間。2019年,東盟電子商務、在線旅游、網絡交通和在線媒體等數字經濟產業(yè)的交易總額增長了近40%,呈現全行業(yè)多方位發(fā)展的態(tài)勢。
挑戰(zhàn)方面,東盟的數字基礎設施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重點要提高信息技術的滲透程度、傳輸速度和降低通信成本,加大5G前沿性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完善跨境支付體系的建設;此外,還需要提高東盟國家的數字技術研發(fā)和應用能力,提高中小企業(yè)的數字化程度,以及解決數據跨境流動的限制問題。
國別方面,報告稱,新加坡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國家,積極響應、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合作。中新兩國將“一帶一路”合作列為雙邊關系重點,以互聯互通、金融支持和第三方合作為三大平臺,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進展。
中新《升級〈自由貿易協定〉的議定書》正式生效,有力提升了雙邊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給兩國企業(yè)和人民帶來更大的紅利。此外,中新在人工職能、跨境電商等新領域、新業(yè)態(tài)方面的合作也不斷深化。
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為代表的中新合作重點項目快速推進。作為兩國第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該項目成為中新互聯互通的戰(zhàn)略性合作重點,并被列為在中國區(qū)域協調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國家戰(zhàn)略。短短幾年間,項目在金融服務、交通物流、航空產業(yè)和信息通信技術等四大重點領域取得顯著成果,并向旅游、教育、醫(yī)療等領域拓展,通過擴大合作地域實現了東西聯通、南北暢達、內外銜接。
同時,中新經貿合作仍有很大發(fā)展空間。新加坡作為調解中心、國際仲裁中心的優(yōu)勢尚未充分發(fā)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最后一公里”銜接有待強化,通關手續(xù)需要更加簡便、透明。
新聞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