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豐沃的長三角處處生氣勃勃,今年以來,三省一市交出一份高質量的答卷。一季度,長三角區域生產總值突破6萬億元,占全國經濟總量的比重達24.55%,較去年同期提高0.44個百分點。作為全國重要的發展引擎,長三角正在一體化中謀劃更高質量發展。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三省一市GDP增速亮眼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12月頒布實施以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效,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滬蘇浙皖經濟基礎較好,一體化程度最高,一直以來經濟增長都很強勢。特別是在生態環保、互聯互通、創新發展和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季度,長三角區域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的GDP增速分別是17.6%、19.2%、19.5%、18.7%,其中,浙江、江蘇、安徽三省GDP增長不僅都超過全國18.3%的平均水平,且增速均排在全國前五。
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戰略管理部總經理、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葉繼濤告訴記者,蘇浙皖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均高于全國,得益于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市場高效配置資源,得益于在國家戰略指引下地方政府合力推進制度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降低市場要素流動成本,得益于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進一步增強了長三角最活躍增長極的能級效應。
“長三角經濟處于發展、轉型和不斷提高的正向循環過程。從國際大都市圈的角度看,區域一體化一定會對地區經濟發展帶來促進作用。”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只要把區位優勢發揮好,當區域經濟形成整體聯動效應時,無論是產業鏈的整合、優化,還是市場供應鏈、消費鏈的發展,都有望推動整個市場的長期可持續、高質量增長。
各地優勢疊加形成合力
“長三角地區在我國經濟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龍頭,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貿易強國的戰略承載區。”葉繼濤表示。
2019年11月,江蘇吳江、上海青浦和浙江嘉善,共同組成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為探索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試驗田”。一年多來,這塊“試驗田”瞄準“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展現出超越局部利益和傳統思維的想象力,取得32項開創性制度創新成果。
今年5月,上海成立了長三角自由貿易試驗區聯盟,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搭建新平臺。根據計劃,聯盟成立后,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長三角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現有功能性平臺資源,做強做優貿易便利化、投資便利化等十大服務功能,合力推進更高水平制度創新,進一步深化滬蘇浙皖四地自貿區的聯動發展。
“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各自的發展優勢明顯。”宋清輝說道,上海具有豐富的人才優勢;江蘇在產業基礎和科技資源方面具有較強優勢;浙江不但是革命紅船的起航地,還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安徽區位優勢明顯,其沿江近海、居中靠東的區位優勢,有助于構建起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提升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
為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
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開通,讓區域內企業和個人體驗到“異地辦”“網上辦”“指尖辦”等高質量體驗;三省一市市場監管部門簽訂合作協議,加強反壟斷執法協作、統一應用電子營業執照、共推綠色產品認證合作;長三角“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地圖及高頻服務事項上線……
宋清輝表示,在推進一體化發展中,長三角為企業提供了諸多政策支持,并制定了大量專項推進方案以引導相關產業發展,出臺配套扶持政策以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通過給予企業全方位的支持,讓企業家能夠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抓生產、快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增光添彩。
總部位于上海虹橋的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在安徽滁州來安縣投資建設的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于去年5月28日正式投產,半年時間光伏組件產品產值就超過20億元,出口創匯2470萬美元。該公司生產運營總監劉繼豐表示,光伏產業在長三角有著深厚的產業根基,可以提供各種配套服務。越來越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讓企業發展的動力越來越強。
“作為企業,我們享受著長三角一體化釋放出的人才、科研、金融等資源。”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鄭永剛介紹,杉杉股份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材料綜合供應商,公司以長三角為“根據地”,正在向全球新能源產業鏈頂端邁進。
“未來,長三角地區應該更進一步在技術創新、資金支持、產業配套、引進人才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以支持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大局。” 宋清輝認為。
[新聞來源:中國貿易報]